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世界简讯: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_三年级语文教案

日期:2023-03-20 17:54:11 来源:互联网

1、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教案要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2、  一、教学目标:

3、  (一)、知识与技能:

4、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。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。

5、  理解课文内容。

6、 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。

7、  (二)、过程与方法:

8、 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,开展小组讨论,理解、感悟课文。

9、 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。

10、  (三)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

11、  二、课前准备:

12、  录音机、舒缓的音乐磁带、字词卡片

13、  三、教学过程

14、  教学过程

15、  激趣引入:

16、  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?板书课题。配乐朗诵诗歌。

17、  听完诗歌,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?

18、  评: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,音乐的美,配乐的美,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。

19、  初读课文:

20、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。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。

21、  自读课文,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。

22、  把诗歌读熟。

23、  小组合作,组长读字,成员找卡片。

24、  认读词语卡片(做找朋友的游戏)

25、  老师检查认字情况(开火车读生字)

26、  评: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。

27、 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,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。

28、  理解课文:

29、 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,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?还有什么不懂的。

30、  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。

31、  派代表说一说。(教师及时引导、点拨)

32、 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:

33、  摇篮在文中指什么?(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)

34、  “我”想到了什么?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。“摘、掏、跑、看、逗、采、捉、逮。”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,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。感受文中“我”的美好追想。

35、  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6、  4-再次细读课文,发散学生的思维,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。

37、  评:小组内交流想法,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,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。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。

38、 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,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,给予表扬。

39、 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。

40、  拓展延伸:

41、  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?画一画吧!

42、  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——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,你会有哪些问题?

43、  评:想象,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。

44、  指导书写:

45、  认读本课生字卡片,组词,并说句子。

46、 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,如何把字写好看。

47、 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。

48、 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。

49、  评:交流记字方法,相互学习,相互补充。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。

50、  【教学目标】

51、  1、认识“考、秦”等5个生字。会写“著、藏”等13个字。能正确读写“奇怪、著名、地质学家”等20个词语。

52、  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53、  3、读懂课文,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、善于动脑、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,并学【教学重点、难点】

54、  1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,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、提出问题的。

55、  2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。

56、  【教学准备】

57、  1、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、图片、童年故事。

58、  2、预  3、生字、新词卡片。

59、  4、多媒体课件。

60、  【课时安排】

61、  2课时。

62、  第一课时

63、  〖课时目标〗

64、  1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课文大意。

65、  2、学20xx.3.1 最新版

66、  〖教学流程〗

67、  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
68、  提问:看到课题,你想到了些什么?你还想知道什么?

69、 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,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;但是有些问题,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,今天我们就来学  二、初读课文,扫除障碍

70、  1、请各自轻声读课文,注意读准生字,把课文读通顺。

71、  2、检查预 轮读词语:

72、  著名、藏在后面、孤零零、悄悄、躲闪、陨(yǔn)石、大坑(kēng)、卧进、突兀(wù)、旅行、考察、秦(qín)岭、流域(yù)、遗(yí)迹、奇怪、严严实实、平整、震惊。

73、  ⑵ 质疑问难,解难:

74、 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:

75、  陨石: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,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。

76、  地质学家: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,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。

77、  第四纪: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。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。

78、  冰川:在高山或两极地区,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(或积雪融化,下渗冻结成冰块),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,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。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,气候非常寒冷,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,称第四纪冰川。(观看录象)

79、  秦岭:横贯我国中部,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。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。分布有冰川槽谷、角峰等。

80、  20xx.3.1 最新版

81、  ⑶ 轮读课文,思考:

82、  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?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?

83、  三、学  1、认读要写的字。

84、  2、争做写字小老师:那几个字容易写错,该怎么写,请你想一想,然后提醒大家:

85、  “藏”字17画,第六笔为“┖”。

86、  “卧”字,左“臣”,右“卜”,注意“臣”的笔顺,第三笔为“┐”。

87、  “旅”字,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。

88、  3、各自练写,评价反馈。

89、  四、作业设计

90、 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多读几遍。

91、  教学目标:

92、  能准确读写“暴、壁、饿”等生字,理解“准备、偶尔”等词语。

93、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把握故事主要情节。

94、  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,培养阅读兴趣。

95、  教学重、难点:

96、  掌握本课生字词,准确理解课文内容。

97、  把握故事内容,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。

98、  教学课时:

99、  2课时

100、  教学准备:

101、  课件、挂图、生字卡片

102、  教学过程:

103、  第一课时

104、  一、导入新课

105、  师出示老屋挂图,引生说感受。

106、  是啊,这是一幢破旧老屋,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,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,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?今天,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,《总也倒不了老屋》,去找一找原因吧!

107、  板书课题。

108、  生齐读课题,提出质疑。

109、 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?老屋倒底有多老?

110、  生自由读课文,读准文中字音,读通句子,注音体会文中感情。

111、  二、初探课文,把握大意

112、  检查预习情况。

113、  (1)我会读:

114、 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

115、  (2)我会写:

116、 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

117、  (3)我理解

118、  准备偶尔使劲

119、  讲读课文。

120、  (1)指生读课文第1—2段,结合文段中词句,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?

121、  师出示相关文字:

122、 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,它窗户变成了黑窟窿,门板也破了洞。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。

123、  (2)读这段话,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?

124、  (“黑窟窿”“破了洞”“没人住”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。)

125、  (3)出示第2段:

126、  “好了,我到了倒下时候了!”它这样想,便准备往旁边倒去。

127、  (思考:它为什么觉得自己“到了倒下时候了”?

128、  “准备”是什么意思?你想到了什么?

129、  我来猜猜看:

130、  破旧老屋想要倒下去,它真倒下去了吗?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?

131、  生说自己猜测。

132、  引生自己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
133、  第二课时

134、  一、复习导入

135、  出示生字卡片,指生认读。

136、  出示老屋图片,引生观察评价。

137、  指生说话:

138、  这是一个老屋;

139、  这是一个老屋;

140、  这是一个老屋……

141、  (3)师:同学们说得真好,图中老屋看上去那么老,那么旧,那么慈祥……它想倒下去,却总也倒不了,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?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故事?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。板书课题。

142、  二、细读课文

143、  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,理清课文内容。

144、  老屋总也倒不了,是因为——

145、  (1)小花猫要来避雨

146、  指生读第3自然段。

147、  注意“暴风雨“中暴字法,理解“老花”含义,感受老屋“老”。

148、 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语气。

149、  如果你是老屋,你会怎么回答呢?

150、  指生读第4段。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人?

151、 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—6自然段,感受老屋热心助人品质。

152、  师:小猫走了,它们认真道了别,老屋说:“再见!好了,我到了倒下时候了!”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,它是——

153、  (2)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

154、  ①指生读第7段,了解老母鸡困难。你们猜一猜,老屋听了老母鸡请求,它会怎样回答呢?

155、  ②生说自己猜测,并说出依据。

156、  ③师及时评价,肯定学生思考。

157、  ④指生读第8段,

158、  “老屋低头看看,墙壁吱吱呀呀地响:‘哦,是老母鸡啊。好吧,我就再站二十一天。”

159、  结合旁批,想想此时老屋心情。

160、  ⑤体会“低头”“吱吱呀呀”等词,读出老屋因衰老、体力不支而带来疲惫感。

161、 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—10段,注意读出老母鸡请求和老屋体弱却平静语气。

162、  师:二十一天过去了,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,老屋说:“再见!好了,我到了倒下时候了!”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?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?

163、  (3)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

164、  ①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第11—17段。

165、  ②指生回答:

166、  A、谁又来找老屋了?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?

167、  B、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?

168、  C、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?

169、  ③读了这一部分,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?

170、  ④师小结:破旧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小动物度过难关,它那舍己为人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。可是越来越老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?

171、  三、想象情节

172、  师:老屋听着小蜘蛛故事,过了一天又一天,老屋越来越老了,它会一直站在那里,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?

173、  仔细阅读课文,并发挥你想象,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小动物吗?它们又会有怎样对话?和你同桌交流交流。

174、  组内交流,推荐优秀同学展示。

175、  师:老屋不断帮助别小动物,估计它不会倒了吧?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结局吗?

176、  学生续写故事结尾,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依据是什么。

177、  班级展示,评出创意故事结局。

178、  四、小结

179、  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收获。

180、  师:预测故事发展,要有一定依据,文章题目、插图,文章内容里一些线索,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。当然,预测内容可能跟故事实际内容一样,也可能不一样。

181、  一、 教案背景

182、  面向学生:小学 学科:语文

183、  课时:两课时

184、  课前准备:

185、  学生熟读这两首诗,能背诵更好。

186、  通过读注释,能大体了解诗意。

187、  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。

188、  二、教学课题

189、 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,有“诗画交融”的特点,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。

190、  会认4个生字,会写7个生字。能正确读写“碧玉、妆成、裁出、剪刀、万紫千红”等词。

191、  背诵两首诗,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。

192、 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、大自然的感情,感悟大自然的美好。

193、  三、教材分析

194、  这篇课文收录《咏柳》《春日》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,《咏柳》作者贺知章,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,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。《春日》作者朱熹,这是一首春游诗,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。

195、  教学重点:

196、 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,记背诗句。

197、  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,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。

198、  教学难点: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,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,感受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”的诗情画意。

199、  四、教学方法

200、  诵读法、讨论法、讲授法相结合,以诵读法为主。

201、  五、教学过程

202、  (一)、导入新课:春天是美丽的,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,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?找学生回答,如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、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。

203、  背诵中追问:春天是什么颜色?春天是五彩缤纷、万紫千红的,红的花、绿的叶、蓝的天、白的云,浅黄、嫩绿,鹅黄??

204、 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,大家已经预习了,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。感知诗人贺知章、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。

205、  (二)、初读感知

206、  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,纠正字音。

207、  咏柳

208、  碧玉/妆成/一树/高,万条/垂下/绿/丝绦。

209、  不知/细叶/谁/裁出,二月/春风/似/剪刀。

210、  春日

211、  胜日/寻芳/泗水/滨,无边/光景/一时/新。

212、  等闲/识得/东风/面,万紫/千红/总是/春。

213、  多找学生反复读,读至抑扬顿挫。在诵读中识字,自己画出生字,在诵读中识字。

214、 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,或查字典,或向老师、同学请教。讲解:分析字形重点识记:“咏”,用口吟诵,与口有关,故口字旁,,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。在本课是歌颂、赞美的意思。

215、  “泗”、“滨”,与河水有关,左边是三点水旁;

216、  “绦”,与丝织有关,左边是绞丝旁。

217、  “裁”,与衣服有关,里面是衣字,比较“载”、“栽”;

218、  “剪”,用刀来剪,下面是刀字;

219、  “妆”,梳妆,女人爱梳妆,右边是女字旁。

220、  指导写字时,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,看清字形结构,再动笔写。教师重点提醒:“裁”是半包围结构,里面“衣”字的最后一笔是点,不是捺;“滨”字第七笔是一笔撇,不是两笔;“紫”字的下面“糸”不要丢掉一点。

221、  (三)、精读分析《咏柳》

222、  自由读,指名一个一个读,将诗的韵律读到位。

223、  请你再看看注释,边读边想象。

224、  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:“碧玉”,绿色的玉,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。“妆”,打扮。“一树”,满树,“一”字这里不表示数量,表示满、全、整个的意思。全句的意思是:高高的柳树,长满了翠绿的新叶,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。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,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。参照百度图片: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:“万条”,泛指柳树枝条多。“绦”,一种丝织的带子。全句的意思是: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。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。 百度搜索图片地址:

225、  “不知细叶谁裁出”:“细叶”,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。“裁”,裁剪。“裁剪”原本指向衣服,诗中指的是:裁剪细叶。全句的意思是: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?

226、  “二月春风似剪刀”:似,好像。全句的意思是: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!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,更加生动。

227、  学生读,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,有感情的自读、同桌互读、点名读。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。

228、  (四)、精读分析《春日》

229、  我们学习的《咏柳》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,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。

230、  理解诗意,体会感情

231、  (1)、“胜日寻芳泗水滨”:“胜日”,即晴日,天气晴朗的好日子。“寻芳”,游览、赏玩美好的风景。“泗水”,水名,在山东省中部,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,因四源并发而得名。它是淮河的支流,流经曲阜,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。“滨”,水边。

232、  全句的意思是:在风和日丽的一天,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

233、 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。

234、  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:“光景”,风光景色。“一时”,一个时辰,这里形容时间很短,一时之间。全句的意思是:那里风光无限,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。

235、  (2)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,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,到河边去看春景,想一想,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都会有哪些景物?

236、 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,如说花草,可问什么样的花草,让学生想诸如“姹紫嫣红”之类的形容词。再齐读诗,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。

237、 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:

238、  (3)、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:“等闲”,平常、随便。识得,认识到。“东风面”,春风的面貌,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,故称春风为东风。全句的意思是:平常(人们)都知道有春风。

239、  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:“万紫千红”,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。“总是”,都是。全句的意思是:百花盛开、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。

240、  意思是: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,但要是真正认识它,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。也就是说,春风徐来,各种景象焕然一新,有了春风,才有这无边的美景。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?

241、  (4)、《咏柳》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?(生回答:春风)那《春日》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?(答:东风,即春风)

242、  (五)、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,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?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?

243、  小组讨论,教师总结。

244、  不同之处:景物不同,颜色不同??

245、  相同之处:都是春景,都很清新,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,都像一幅画??

246、  (六)、小结:春天是五彩缤纷的,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,学着诗人,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!

247、  【教学目标】

248、  1.会认“洼、印”等6个生字,会写“铺、泥”等13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排列、规则”等词语。

249、  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读懂课文内容,体会并描述“我”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。

250、  3.通过本课的学习,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、走进大自然的愿望。

251、  【教学重点】

252、 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,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,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,增强观察自然、了解自然的意识。

253、  【教学难点】

254、  1.学习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;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,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,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,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。

255、  2.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,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。

256、  【教学课时】2课时

257、  第一课时

258、  【课时目标】

259、  1.会认“洼、印”等6个生字,会写“铺、泥”等13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排列、规则”等词语。

260、  2.读课文,初步了解课文内容。

261、  【教学过程】

262、  一、出示图片,导入新课。

263、  1.出示图片:法国梧桐树

264、  同学们,见过这种植物吗?对,它就是法国梧桐树。

265、  2.交流收集到的资料。

266、  法国梧桐树,大乔木,高可达20-30m,树冠阔钟形;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,呈薄片状剥落。幼枝、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。叶掌状,花黄绿色。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,3-6球成一串,呈刺毛状,果柄长而下垂。花期4-5月;果9-10月成熟。

267、  它适应性强,又耐修剪整形,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,并能吸收有害气体,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,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。

268、  3.谈话导题。

269、 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,板书课题: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。

270、  (1)质疑:读了课题,你有什么疑问?

271、  疏疑: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?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?

272、  (2)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,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,说一句话。

273、  预设:秋天到了,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。

274、  二、学习生字、认读新词。

275、  1.读准生字字音,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,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,理解词义。

276、  2.检查字词

277、  (1)出示生字

278、 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

279、 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

280、  指名领读,正音。

281、  “则”是平舌音,“迟”是翘舌音。

282、  “紧、院、乱”是前鼻音,“晶”是后鼻音。

283、  (2)出示新词

284、 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

285、 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

286、  自由读,指名读,相机正音:

287、  “增、棕”是平舌音,“印”是前鼻音,“凌”是后鼻音。

288、  3.自由练读。开火车读。

289、  4.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,试试看。指名读。齐读。

290、  5.下面加点的词语,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?交流一下。

291、  (1)啊!多么明朗的天空。

292、  (2)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,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,熨帖地、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。

293、  (3)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,甚至有些凌乱。

294、  预设: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“明朗”就是“晴朗”的意思,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“天开始放晴了”。

295、  预设:“熨帖”就是紧贴的意思。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。

296、  预设:“凌乱”就是“杂乱无条理”的意思,我是通过上文的“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”。

297、  三、初读课文,了解内容。

298、  1.自由读课文,标画自然段,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。

299、  2.给课文分段,理清层次。

300、 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,可分三部分。

301、  第一段(第1自然段):一夜秋风,一夜秋雨。

302、  第二段(第2至9自然段):“我”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—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。

303、  第三段(第10至11自然段):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。

304、  3.熟读课文。

305、  四、识记生字,写字指导

306、  1.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: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

307、  2.仔细观察,分析字形,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?

308、  (1)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:铺、泥、院、列、棕、迟。如“铺”,“钅”是形旁表义,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,“甫”是声旁,表音。[

309、  (2 )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:

310、  排:扌+非 规:见+夫 则:贝+刂

311、  (3)组词巩固:如“铺满水泥 泥塘 水晶 院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”

312、  3.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?

313、  (1)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,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

314、  并交流:

315、  “铺、泥、院、排”左右结构,左窄右宽;

316、  “印 列 规 则 ”左右结构,左窄右宽。

317、  “迟”半包围结构,“尺”的最后一捺变成点。

318、  师重点指导“规、印、泥”。

319、  “规”左右结构,左边的“夫”的捺变成了点,右边是“见”,不是“贝”。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。

320、  “印”左右结构,第二笔是竖提,右边是单耳旁,不是双耳。

321、  “泥”左右结构,第七笔是撇,最后一笔是竖弯钩。

322、  4.学生在《习字册》上描红、仿影、临写。教师巡视指导。

323、  五、反馈检查,比赛认读。

324、  1.师生合作,老师抽读生字卡片,学生比赛读,看谁读的.又对又快。

325、  2.小组合作,给生字找朋友,看哪个组找的多。

326、  3.同位合作,一人读课文,另一人听,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。

327、  【教学目标】

328、  1.观察一处景物,围绕一个中心意思,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。

329、  2.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,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,写具体。

330、  【教学重点】

331、 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,围绕一个中心意思,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,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。

332、  【教学难点】

333、 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,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,写具体,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。

334、  【教学课时】

335、  1课时

336、  【教学过程】

337、  一、欣赏图片,激发情趣。

338、  1.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。

339、  2.(课件出示2)雄伟壮观的长城;世人瞩目的_广场;广阔无边的大海;闻名遐迩的黄山……

340、  3.在我们的家乡、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。(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,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。)

341、  二、回顾课文,轻松导入。

342、  1.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,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,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,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,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。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,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,谁来说一说。

343、  2.小组交流,代表发言,教师小结。

344、  (1)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,如《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》是按照海面——海底——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,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,《海滨小城》一文中,作者按观察顺序,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。按一定顺序描写,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。

345、  (2)仔细观察,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。

346、  (3)先总写后分写。

347、  (4)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,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

348、  3.今天习作课,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,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。

349、  (课件出示1)这儿真美(板书:这儿真美)

350、  三、展示片段,交流方法。

351、  1.(课件出示3)

352、  夏天,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,挡住了人们的视线,遮住了天空。早晨,雾从山谷里升起来,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。太阳出来了,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。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。

353、  夏天,树木长得葱葱茏茏,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,挡住了人们的视线,遮住了蓝蓝的天空。早晨,雾从山谷里升起来,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。太阳出来了,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,穿过树梢,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。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,红的、白的、黄的、紫的,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。

354、  2.对比阅读,互相交流:哪种写法更好?为什么?

355、  (1)第一种写法不好,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、雾、太阳、野花等景物来描写,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,不具体,不吸引人。

356、  (2)第二种写法好,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,非常具体,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,非常吸引人。

357、  3.师生小结:通过比较,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,写具体?(只有认真观察,展开想象,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,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,写具体。)

358、  四、口头交流,做好铺垫

359、  谈话过渡: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?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,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,抓住重点,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。

360、  1.先小组交流,互相评议;

361、  2.在班级交流,互相评议。

362、  在评议中总结: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;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;如何突出重点;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。

363、  预设:(板书:顺序:由远及近、由近及远、总分总、游玩的顺序、方位的顺序、从整体到部分、由上到下等。特点:形状、颜色、大小等;重点: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;情感:真实的感受。)

364、  五、抓住特点,学生习作。

365、  1.突出景物特点、围绕一个中心,按照一定的顺序,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。

366、  2.学生习作,教师巡回指导。

367、  六、品读欣赏,修改习作

368、  1.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,读给同学听: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?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?

369、  2.读给同学听过,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,进行修改。

370、  教学目标:

371、  知识目标: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,认读10个字,学习一个多音字“恶”。

372、  能力目标:

373、  1.理解“你们侮辱我的祖国!我不要你们的钱”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374、  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75、  情感目标:

376、  了解课文内容,体会并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热爱祖国的好品质。

377、  教学重点:

378、  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,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,理解“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,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?”

379、  教学难点:

380、  是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81、  教具准备:

382、  易错生字,新词卡片;

383、  课件一:反映少年“衣衫褴褛”及“大义凛然时”的图片;

384、  课件二: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课件;

385、  课件三: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文字课件。

386、  教学过程:

387、  熟读课文,学习生字,标出自然段,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。(略)

388、  一、复习巩固易错字。

389、  1.出示卡片:“卖”和“买”,齐读后区分字音和字形。

390、  2.出示“可恶”和“凶恶”,齐读后指名区分音和义的不同。

391、  3.出示“侮辱”,巩固正确读音。

392、  点评: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字词的巩固,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。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。

393、  二、齐读课题,激发情趣。

394、  1.谈话: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,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,他就是:(指板书)

395、  2.齐读课题:意大利的爱国少年。

396、  三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397、  1.由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。其他同学认真听,听完之后说说你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?

398、  2.自由谈感受:你对文中的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,并把有关词语板书出来。(老师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方面的感受,让学生把感觉少年可怜和可敬的词语分别写在黑板两侧作为副板书,再进行归类。)

399、  3.教师板书:同情敬佩

400、  点评:把邀请同学,分配读书任务和板书的权利下放给学生,使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,体现学生的主体性。自由谈感受使学生免去举手等待的约束,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,也可培养学生的谦让合作意识。

401、  4.自由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:有什么不懂的问题?画上问号。

402、  5.利用工具书或问周围的同学试着解决所提问题,如果还解决不了一会儿向全班提出。

403、  点评:让学生在读,思过程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,(任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)主动提出问题(向谁提出都可以)并寻求解决的方法(可用字典,问同桌或下座位问自认为有能力解决的同学)。尝试提问,解答和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提高。分层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

404、  6.再次质疑,老师板书学生问题。

405、  (1)少年那么需要钱,为什么还把它扔回去?

406、  (2)那些人好心给少年钱,他却用钱砸那些人,是不是没有礼貌?

407、  四、品读课文,感悟文中描写少年穷困,悲惨的语句,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。

408、  1.导入,引发思考: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,这个少年需要钱。

409、  2.投影:少年()需要钱。问:他不仅需要,而且是怎样的需要?

410、  (极为)(特别)(万分)。

411、  3.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?默读课文,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。

412、  4.指名读自己所画出的语句,谈感受。有感情地读出来。

413、  点评:以读为本。自读自悟,读中感悟,悟中生情,情至读中。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在学生读句或谈体会时(不固定顺序,学生随意说和读)适时引导学生重点从少年的遭遇、衣着及船上的人的态度等三方面使学生感受其贫困和无助。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理解少年对金钱的急切需求。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。

414、 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导读:

415、  (1)课件出示“衣衫褴褛”的少年形象,理解词义。激发情感。

416、  问:看到这样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?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?

417、  (2)课件出示文字:他的衣服太破了,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,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。

418、  问: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?(学生可能会说:真可怜!真不容易!)读出你的心情。

419、  (3)课件第二自然段文字(略):学生自由练习读出感受,学生评议,老师点击重点词语(打,骂,欺

420、  负,重活,实在,终于,搭)使其变色。指导学生朗读。

421、  (4)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(略):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几句,看看你能读懂什么?还有什么不懂?

422、  (学生提问时,或引发思考时点击“低声”,“捡”,“躺”,“拉”等使其变色)

423、  引导学生结合“那些人”的做法理解“低声”,“捡”,“躺”,“拉”等做法,感受少年的心情。(虽然钱是被人扔过来的,虽然他心里不高兴,但是他顾不得了,他太需要钱了)

424、  (6)板书:扔

425、  愿意读读吗?

426、  (7)小结: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就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,太可怜了!此时,他最需要的就是什么?

427、  (8)板书:钱

428、  (9)有了钱就可以怎样?

429、  五、研读表现少年爱国的部分。抓住词语,展开想象,感悟少年的内心,读出感受。

430、  1.导入:少年如此需要钱,但他得到钱后为什么又扔回去了?

431、  2.板书:扔

432、  3.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?浏览课文,读出找到的语句(最后一句)

433、  4.课件出示:虽然(),但是(),所以()。

434、  5.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。也可以用其他的关联词语(尽管——可是——因此——。)

435、  [点评]: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训练点适时适度地加强语言训练,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。

436、  6.你觉得最令你敬佩的是这个少年的哪些做法?自由读。画出有关词语。

437、  7.自由结合,小组讨论,交流,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。(谈看法,抓词语,朗读,表演等。)

438、  点评:自愿组成合作伙伴,自由选择合作方式,给学生设立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,也给了他们表现的时机和舞台,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

439、  8.引发争论:少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不礼貌呢?(引导学生感悟“那些人”的做法。再次感受少年对祖国的热爱。)

440、  点评:引发争论,促进思维,尊重个性。教师不统一认识,只要学生说得有理就充分肯定,允许保持个性差异。

441、  再塑人物形象:课件出示“衣衫褴褛”图,问:开始我们心中出现的少年令人怜悯,同情。此时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样的形象呢?如果让你再画一幅画,你准备怎样画?

442、  课件出示几种图像,启发学生想象,从而树立起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。

443、  总结升华:爱的力量是无穷的,正是对祖国这种神圣的爱使得这个衣衫褴褛,贫穷无助的少年在金钱面前显得高大,坚强,勇敢。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出你的敬佩之情呢?

444、  引导学生看黑板词语作诗、写几句话、分角色朗读等。(可以自愿组合,也可独自完成)

445、  点评:再学习过程中,充分尊重学生,尽可能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,使学生自主、自愿、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,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在合作意识的增强及合作能力的提高、情感的积累与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发展。

446、  自己给自己留作业。

447、  设计理念:

448、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。”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,利用虚拟网络,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,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,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、主动参与学习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

449、  《花钟》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,制成“时钟”,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,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,研究“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时间”以及“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”。花钟的学习网站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。

450、  教学目标:

451、  (知识与技能)

452、  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,了解“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”以及“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”等知识。

453、  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。

454、  正确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455、  (过程与方法)

456、  通过网络教学,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,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457、  (情感、态度价值观)

458、  培养学生美的情趣,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,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。

459、  通过小组合作,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。

460、  教学流程:

461、  一、创设情境,激趣导入

462、  小朋友们,你们喜欢鲜花吗?喜欢鲜花什么?说说你喜欢的原因(美丽和神奇)花儿不仅艳丽多姿,供人们观赏,而且,它还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?(出示第三自然段,请学生自读,指名读)这有趣的花的“时钟”,我们就把它叫做——花钟(出示课题)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。

463、  看,(出示花钟图片)这就是花钟。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,都有这样的“花钟”,台北市阳明公园里有一座花钟,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;南京、哈尔滨都有这样花钟。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,在号称花园之国、钟表之乡的瑞士,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。这些花钟,不仅美观,还能报时。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,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。那么,今天的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花钟的呢?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。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,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。

464、  二、自主朗读,感悟文意

465、  学生自由朗读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466、  师:读了课文,谁来说一说,你都知道了些什么?知道什么就说什么。(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。)

467、  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钟里都有哪些花了?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,划出有哪些花儿。

468、  三、入境入情、自悟自得

469、 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,边读边找花。

470、  交流:

471、  A、边回答边点击出示图片:牵牛花、蔷薇、睡莲、午时花、万寿菊、烟草花、月光花、夜来香、昙花

472、  B、你认识它们么?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。给大家几分钟,选择一两种花快速浏览一下,对它们能有所了解。

473、  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? (生回答,师出示一表格)谢谢同学们,你们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很多,让我来说一说。

474、  A、师读句:凌晨四点,牵牛花开了;五点左右,蔷薇开了;七点,睡莲开了;中午十二点左右,午时花开了;下午三点,万寿菊开了;傍晚六点,烟草花开了;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;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;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……

475、  师:你们觉得这段话怎样?(太单调了,烦,太枯燥乏味,一点儿也不美。)

476、  师:同样写“花开了”,文中是怎样写的?请大家读一读,可以挑其中一句,反复朗读,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?等会儿就把这些花儿真正神奇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。

477、  交流过程:(随机出示图片)

478、  生:“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。”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。

479、  师:(满脸笑容)你也来吹吹看。(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,边读这句话。)

480、  师:(灿烂地笑)唉呀!吹得还真响呢。

481、  生:“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。”就是这样(双手捂着脸,再打开,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)。

482、  师:(大笑)哇,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。

483、  生:“万寿菊欣然怒放。”(边做动作边说)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,“嘭──啪”,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,五彩缤纷。

484、  师:(会心地笑)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。(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,边读这句话)

485、  师: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,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,他们各有各的性情,各有各的姿态。真是五彩斑斓,生机勃勃。

486、  B、和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相比,文中这段话的优点在哪里?

487、  生:课文中的句子,写出了花的形状、颜色,读起来很生动,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种花儿……

488、  师:同样写开花,运用的语言不同,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!把你喜欢的句子告诉大家,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!

489、  师:看你们读得这么美,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,我们来接读吧!(师生接读)咱们一边看图一边说,想像大自然中这神奇美丽的一幕。

490、 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

491、  C、师:那是不是“我们看到什么花开了,就知道几点钟了”吗?

492、  生:(豁然开朗):错,应该是“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,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。”

493、  师:是啊,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。再看看这段话中的时间描写,你还会发现什么?

494、  师:接下去老师考考大家,就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,老师说某一种花开了,你们得说出几点钟,这就是认识花钟。

495、  师:哟,万寿菊开了。

496、  生: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。

497、  师:哇,蔷薇开了。

498、  生: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。

499、  师:“大致”是什么意思?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?

500、  师:你看,夜来香开了。

501、  生:大概是晚上八点。

502、  师:烟草花开了。

503、  生:大约是傍晚六点。

504、  师:月光花开了。

505、  生: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。

506、  师:午时花开了。

507、  生:也许到十二点了。

508、  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?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?就让我们上网看看,找到后,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。

509、  A、上网浏览

510、  B、句式说话。_____点,______花________。

511、  这些花太美了,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些花真是——“争奇斗艳、芬芳迷人”。

512、  师:刚才的学习中,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,我们读懂了、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。那,这一朵朵美丽的花,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?我想同时也激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,花钟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,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?(学生提问)

513、  四、小组合作,自主解疑

514、  利用网络,自主探究

515、  这么多的问题,如果一个一个回答,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,怎么办呢?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,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,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,共同讨论。

516、  出示学习步骤:

517、  (A)自由读第二自然段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

518、  (B)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。

519、  (C)共同讨论,介绍学习成果。

520、  组内学生自主学习,老师巡视,随机指导。

521、  五、出示汇报,交流反馈

522、  分小组汇报,从中理解“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,与温度、湿度、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”。〈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,从理解、模仿到迁移、创造〉

523、  知识拓展“虫煤花”“风煤花”“鸟煤花”“水媒花”等 。

524、  师:啊,大自然可真奇妙!当人类了解了这些规律,又会怎样了呢?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。(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)

525、  师:植物学家的做法可真奇妙!你来说说妙在何处?(学生自由发言)

526、  师:真是与众不同啊!这位植物学家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勇于创新。

527、  六、激趣引申、课外拓展

528、  今天,我们漫游了花钟学习网,通过认真的阅读,积极的探索,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,学会了思考,感受到学习的乐趣。生活中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例子有很多,老师相信,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。

529、  教学目标

530、  1.以“保护环境”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,培养调查、访问、查找资料的能力,探究能力,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,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
531、  2.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,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。

532、  3.积累反义词。

533、  4.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,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。

534、  第一课时

535、  口语交际

536、  1.导入:同学们,我们的家乡美吗?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。这段时间,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?

537、  2.交流: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,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,采用数据、图片或其他方法,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:调查的哪方面内容?采用什么方法?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?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?污染的原因是什么?

538、  3.讨论:以“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”为题,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。

539、 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,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,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。

540、  习作

541、  1.同学们,大家围绕“环境保护”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,通过刚才的交流,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?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,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,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。

542、  2.学生自由写作,教师巡视,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,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,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。

543、  3.交换习作,互相修改,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,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,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。

544、  第二课时

545、  我的发现

546、  1.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。

547、  2.发现了什么?第二句话好在哪里?

548、  3.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?

549、  日积月累

550、  读读认认:

551、  1.学生自渎,借助拼音读准生字。

552、  2.抽生读、同桌互对、师声互对、齐读。

553、  3.拓展: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。

554、  读读背背:

555、  1.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,读准字音。

556、  2.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。

557、  3.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。

558、  展示台:

559、  安排学生围绕“环境保护”这个主题,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。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、保护环境的建议书、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,可以单独制作,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。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。

560、  一、激趣导入

561、  师:(拿出放大的蟋蟀)认识这小东西吗?叫什么?

562、  生:蟋蟀。

563、  师:这是它的大名,小名叫什么?

564、  生:蛐蛐。

565、  放大的小东西——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,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566、  师:“蟋蟀”两字怎么写,老师忘了,谁帮老师一下?接下,学生说字形,老师板书“蟋蟀”,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。教师大智若愚,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,调动学习积极性,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,让学生牢记“蟋蟀”字形。

567、  师:小家伙虽小,但人缘特好,早已是大名鼎鼎、家喻户晓,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?(好斗、唱歌、建住宅)

568、  板书:“蟋蟀的住宅”。

569、 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、小家伙,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。

570、  二、初读课丈,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

571、  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,有几层楼?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?读课文,用“——”画出有关句子。

572、  由“住宅”一词的惯性思维,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,直奔文章中心。

573、  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。

574、 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,直观、形象。

575、  三、变换角色,再读课文

576、  师:小家伙的住宅,不就是个小洞,有啥了不起的?

577、  师: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?(多问几个学生)

578、  生:不认识。

579、  师:(惊讶、不认识)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方米,二层楼,比它好多了。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,我心里真不服气。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“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”,来评一评,谁的住宅有名,好不好?

580、  生:好。

581、 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,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。

582、  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。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?有什么特点?请各评委了解一下。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583、  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。

584、  分段读课文(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),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。

585、 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,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。

586、  四、再读课文,找出生词,讨论

587、  再读课文,画出不理解的生词,写在黑板上。

588、  讨论词义。联系课文,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,老师重点指导学习“随遇而安”(1)随遇而安,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?(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)

589、  (2)课文中谁喜欢“随遇而安”,从哪儿看出的?谁不喜欢“随遇而安”,从哪儿看出的?

590、  由学生自己找生词,讨论生词,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,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。“随遇而安”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成语,教师的指导体现了主导的作用。

591、  第二课时

592、  一、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

593、  师: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,你们辛苦了。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,你们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。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?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“——”画下有关句子。王老师记性不太好,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。

594、  一句“工作辛苦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。

595、  学生自由读课文,找特点并概括。

596、  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,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,画句子,并用一个词概括,从而突破文章重点。

597、  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。

598、  突破常规,让学生板书,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。

599、  讨论、比较住宅特点。

600、  生: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。(向阳)

601、  师:我的住宅大门朝南,只要天上有太阳,家里就有阳光。

602、  生: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。(隐蔽)

603、  师: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。

604、  师:小家伙真不简单,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,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、电话、有线电视、太阳能热水器……它有吗?谁的住宅好?

605、  生:老师的住宅好。

606、  通过比较,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。

607、  二、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

608、  师:我的住宅比它好,为什么没它有名?

609、  (引导学生再读课文)

610、  读后再比。

611、  生: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。

612、  师:我建住宅得请瓦工、木工、电工、水工等等,一个人干不了。

613、  生:蟋蟀不断修整住宅。

614、  师: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,要向它学习。

615、  通过比较,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——蟋蟀住宅的出名,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,认真、辛勤的劳动换来的。

616、  三、再换角色,指导说话

617、  师: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,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,现在在“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”“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”。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,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。

618、  学生准备后,发言。

619、 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,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,交流发言,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。

620、  四、深入了解,认识蟋蟀

621、  看资料。(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,资料)

622、  谈体会。

623、  看了图片、资料,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?

624、 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,扩大了学生视野。

625、  五、看文章,做作业

626、  读《秋虫音乐会》(有关蟋蟀的童话)。

627、  作业(以下两题选做一题)。

628、  (1)以《我的住宅》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,以及如何建造的等。

629、  (2)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(不要求全用上)。

630、  蚂蚁、蜜蜂、蟋蟀、蝗虫、萤火虫、蝴蝶、螳螂、蜈蚣。

631、  作业设计新颖,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。

632、  附:板书说明:

633、  打破常规,由师生共同完成,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,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,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,整个板书设计美观、简洁、重点突出。

634、  生:老师的住宅好。

635、  通过比较,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。

636、  六、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

637、  师:我的住宅比它好,为什么没它有名?

638、  (引导学生再读课文)

639、  读后再比。

640、  生: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。

641、  师:我建住宅得请瓦工、木工、电工、水工等等,一个人干不了。

642、  生:蟋蟀不断修整住宅。

643、  师: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,要向它学习。

644、  通过比较,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——蟋蟀住宅的出名,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,认真、辛勤的劳动换来的。

645、  七、再换角色,指导说话

646、  师: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,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,现在在“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”“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”。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,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。

647、  学生准备后,发言。

648、 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,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,交流发言,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。

649、  八、深入了解,认识蟋蟀

650、  看资料。(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,资料)

651、  谈体会。

652、  看了图片、资料,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?

653、  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,扩大了学生视野。

654、  九、看文章,做作业

655、  读《秋虫音乐会》(有关蟋蟀的童话)。

656、  作业(以下两题选做一题)。

657、  (1)以《我的住宅》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,以及如何建造的等。

658、  (2)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(不要求全用上)。

659、  蚂蚁、蜜蜂、蟋蟀、蝗虫、萤火虫、蝴蝶、螳螂、蜈蚣。

660、  作业设计新颖,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。

661、  附:板书说明:

662、  打破常规,由师生共同完成,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,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,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,整个板书设计美观、简洁、重点突出。

663、  【内容简析】

664、 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,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,运用比喻手法,描写了瀑布的特点,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,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。这组诗意象丰富,语言优美易读易诵。

665、  【设计理念】

666、 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,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。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,激发学生对瀑布、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
667、  【教学目标】

668、  1.认识“叠、喻”等生字,会写“瀑、叠”等字。

669、  2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全诗,且能背诵。

670、  3.深入理解全诗,了解瀑布的特点。

671、  4.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,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

672、  【重点难点】

673、  有感情朗读全诗,了解瀑布的特点,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,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。

674、  【教具准备】

675、  生字卡、配乐朗读音带、多媒体课件。

676、  【教学时间】

677、  一课时。

678、  【教学流程】

679、  一、吟诗激趣,揭示课题

680、  1.出示李白的名诗《望庐山瀑布》:

681、  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
682、  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683、  2.提问:

684、  A.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?(瀑布)

685、  B.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?(远望瀑布)

686、  C.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?(像一条银河)

687、  3.师述: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《瀑布》,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。(揭示课题,板书课题)

688、  二、初读全诗,认读生字

689、  1.放课文录音,学生边听边画词语,注意听清楚字音。

690、  2.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,要求读通,读顺。

691、  3.指名朗读。

692、  4.全班齐读。

693、  三、细读体会,质疑问难

694、  1.自由读诗,分析对比。

695、  A.《瀑布》与《望庐山瀑布》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?

696、  B.两位作者在“瀑布是怎样的”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?

697、  2.小组交流,相互解疑。

698、  3.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,教师随机点拨。

699、  A.《瀑布》与《望庐山瀑布》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?

700、  (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观察角度只

701、  教案《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《瀑布》教案》,来自网!

702、  有一个就是远望,但是在诗歌《瀑布》中,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,一是没见瀑布,先听其声;二是远望瀑布全身;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。)

703、  师述: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,读一读,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。

704、  (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,这样条理清楚。)

705、  B.两位作者在“瀑布是怎样的”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?

706、  (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,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。)

707、  师述:“叠叠”和“阵阵”是什么意思?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。

708、  (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。)

709、  师述: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?

710、  (学生自由模仿,谈感受,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,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。)

711、  (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,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,而叶圣陶先生,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。)

712、  师述:用“ ”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,细细品读,思考: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?

713、  (恰当,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,还写出了其光泽。)

714、 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,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,风吹来,它又如烟,如雾,如尘。

715、 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,学生欣赏,结合情景理解课文。

716、  ④出示句子“时时来一阵风,把它吹得如烟,如雾,如尘。”思考为什么烟、雾和尘之间用“,”而不用“、”呢?

717、  (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,即“好像烟一样,好像雾一样,好像尘一样。)

718、  4.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。

719、  5.用一句话赞美瀑布。

720、  四、总结写法,激励探索

721、 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,如此壮观,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,有条理地叙述,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,展开丰富的想象,并进行恰当的描写。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,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。

722、  五、指导书写,巩固字词

723、  1.教师范写“瀑”和“衬”字,指导学生写好笔画,及衣字部,不要写成示字部。

724、  2.学生练习书写。

725、  六、作业

726、  1.抄写字词。

727、  2.把全诗背给父母听。

728、  3.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。

729、  第一课时

730、  揭示课题

731、  ①出示课题:矛和盾的集合。学生齐读。你知道什么是“矛”?什么是“盾”吗?

732、  ②质疑:读了课题之后,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?

733、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。如: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?又是怎么结合的呢?结果怎样?

734、  初读课文,感知主要内容

735、 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。

736、 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。

737、 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。

738、  ③小声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,停下来多读几遍。

739、  ④指名读课文,读后评议。

740、  ⑤学生默读课文,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?

741、  自主阅读,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

742、 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。如: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?又是怎么结合的呢?结果怎样?

743、 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,自学课文,做好准备,下节课交流。

744、  记字写字

745、 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,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。

746、 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:集和架。提醒学生注意:下面的“木”一定要写好,稳稳托住上半部。

747、  ③学生写字,教师及时评议。

748、  拓展阅读

749、 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。

750、  第二课时

751、  讨论交流,感悟课文

752、 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。

753、 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。

754、 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,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,要点如下。

755、  a.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?

756、 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,难以招架,于是突发奇想,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。

757、  b.又是怎么结合的呢?

758、  把盾做成铁屋子,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,从洞里伸出进攻的“矛”(枪、炮),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,安上履带,让它会动。

759、  c.结果怎样?

760、 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;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。

761、 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。

762、  畅谈感受,总结全文

763、 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764、 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
765、  ②齐读这段话,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。

766、 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?

767、  ④再读这段话。

768、  交流故事,拓展延伸

769、 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。

770、 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,可以相机谈谈感受。

771、  抄写词语

772、 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。

773、 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。

774、  作业

775、 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。

776、 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。

777、  学习目标

778、  ①认识“匣、锯、阶”3个生字。会写“挖、鞋”等13个字。能正确读写“冰鞋、斧头”等15个词语。

779、  ②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780、 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,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。

781、  教学重难点: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

782、  教学过程:

783、  启发谈话,揭示课题

784、  出示5岁时的“科利亚”人物像。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,他的名字叫科利亚。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?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?

785、 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786、 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787、 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,开火车请学生读。

788、  ③朗读展示:指名分段朗读课文,引导学生评议:字音是否读准,句子是否读通。

789、 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,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。

790、  ⑤学生默读课文,想一想,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
791、 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。

792、  ⑦引导学生质疑。

793、  精读感悟,明白道理

794、 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,思考问题: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?他是怎样埋木匣的?为什么要埋木匣呢?

795、 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,边读边思考: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?

796、 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,边读边思考:从这件事中,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?

797、  a.指名读这一段;分男生、女生读这一段。

798、  b.引导学生回顾课文: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?

799、  c.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、社会上的事,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来说说“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”。

800、  作业

801、 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

802、  一、字词教学,重点突出。

803、 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,生字教学不再是教学的重点。杨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,检查学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时,先让学生自读,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个词语比较难读,然后对该词语进行领读,以达到以点盖面的作用。特别是针对多音字“爪”的正音,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“前爪”(qiánzhǎo),而这个“爪”比较难读,学生很容易读错。于是,杨老师特地指出来,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,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印象,还有助于学生一开始就存有正确的概念。另外,杨老师还告知学生,“张牙舞爪”也读“zhǎo”,从课内到课外,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。

804、  二、教师语言具有导向性。

805、  在语文课堂上,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极高,因为教师语言的导向性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方向和准确性。杨老师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,面对学生的回答也是从容不迫、游刃有余。比如在第一段的教学中,学生从读中知道了赵州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,杨老师马上说“你知道了它的历史”。当学生说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,杨老师就说“你知道了它的设计者和建造的时间”。特别是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完第一段时,杨老师便说:“听了你们的朗读,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了。你们想不想呢?”这样的回答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水平,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,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。

806、  还有在第二段的学习中,杨老师依然用她具有导向性的语言回应着学生的回答。如在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时——

807、  生:从桥长五十多米,宽有九米多,我感受到赵州前的雄伟。

808、  师:你从数字上看出了它的雄伟。

809、  生读:桥长五十多米,有九米多宽,中间行车马,两旁走人。这么长的桥,全部用石头砌成,下面没有桥墩,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,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。

810、  师:用三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。

811、 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确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,而杨老师毫不累赘的话语简洁又明了地暗示了学生的善于解读课文,为杨老师这样的教学机智而喝彩。

812、  三、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,重视语言文字训练。

813、  李春在设计整座桥时,为什么在大桥洞的顶上还有四个小桥洞呢?这样的设计到底好在哪呢?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。杨老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,出示了两张河水上涨时水如何从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流出的图片,让学生进行观察,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样设计的巧妙之处。由于直观的效果,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样设计的原因。

814、  生1:这样的设计很巧妙,发大水的时候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出,桥就不会被冲坏了。

815、  生2:这样设计既减轻了河水对桥的冲击力,又减轻了桥的重量,节省了石料。

816、  生3:这样设计,水冲过来时可以从小桥洞里流出,对桥的影响就小了。

817、  教学目标:

818、 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学习新字、理解词语意思。

819、 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,教育、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。

820、  学会与他人合作,体验合作的快乐。

821、  教学重点:

822、  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。

823、  教学难点:

824、  体会小河、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,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

825、  教学流程

826、  一、激情引趣,导入新课

827、  (出示小河的图片):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?这条小河和你们一样,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孩子,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呀?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投入大海的怀抱,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宽阔。听,哗哗流淌的小河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征程,你们想不想和这快活的小河一起去旅行呀?

828、  这节课,我们就来学习14课《快活的小河》。

829、  板书课题齐读

830、  你能说一个“快活”意思相近的词语吗?

831、  带着快乐的心情,用你们甜美的声音,读出小河的快活

832、  二、初读课文,感知文意

833、  过渡: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,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朋友,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?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,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。

834、  同桌合作读课文,一人读一段,如果同桌读得好就请你鼓励一下他,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,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。

835、  课件出示字词,学生多种形式认读,(说出一个“勇敢”的近义词,强调多音字“奔”,发现“摔‘蹦、撞”都是动词)

836、  指名读课文,边听边思考: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朋友?

837、  学生汇报,教师相机板书:大山、泉水、瀑布

838、  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、泉水、瀑布这三个朋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。

839、 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,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、泉水、瀑布的三次对话,并用括号做上标记,用以区分。(强调:默读要求——眼动、心动、口不动)

840、  三、精读课文,读中感悟

841、  (一)共同学习大山与小河的对话

842、  在这三个朋友中小河最先遇到的是谁?指名读对话。思考小河与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?

843、  汇报:

844、  小河为什么抱怨?

845、  (1)理解“抱怨”指导朗读。师举例: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,你会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平。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抱怨呢?当你心中不满而去责怪别人这就是抱怨。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。

846、  (2)说明“呜”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模仿的是小河的哭声,可以带着哭腔来读。

847、  (3)快活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哭泣,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?

848、  (4)看到这条抱怨而哭泣的小河,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?

849、  (课件出示大山的话)指名读大山说的话?

850、  (1)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?

851、  (2)看看一、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?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?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,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。指名练读、男女生读,齐读。

852、  (3)师读第三句话:从这句话中你有认识了谁?

853、  (4)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(跳、摔),能看出什么?

854、  (5)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?从哪个词中知道的?你认为“多少”究竟是几个?

855、  (6)面对这无数的困难,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?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。

856、  泉水面对困难,不叫苦,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?板书:坚强

857、  (7)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强勇敢的泉水?

858、  看图加深理解:泉水从险峻的山峰上奔流而下一路上磕磕碰碰,一会碰到了山石,一会又撞到了树根,历经了磨难的泉水却不叫苦就这样日夜不停的向前流淌。同学们此时,你最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?

859、  (8)大山想借泉水告诉小河什么呢?

860、 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鼓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强、勇敢。

861、  板书:鼓励

862、  指导朗读:读出大山对小河的鼓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

863、  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

864、  (二)自主学习小河与泉水的对话

865、  过渡:在大山的心中,一路奔流,历经磨难的泉水是勇敢的,那么,在泉水的心中谁比自己更勇敢呢?

866、  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,边听边思考。

867、  学生汇报交流

868、  (1)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。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。(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)

869、  (2)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勇敢,更坚强?指导重读变色的字,突出瀑布的勇敢。

870、  (3)同学们,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勇敢的瀑布呢?看图: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,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,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,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观了!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: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似银河落九天。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痛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美的景象!

871、  (4)此时,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?(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:瀑布,你真勇敢)

872、  (5)指导朗读:读出对瀑布的赞美。

873、  小河也被瀑布这勇敢的精神鼓舞,所感动,他还高兴的叫起来了,他想和勇敢的瀑布也成为朋友,一块儿向前流。

874、  (6)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

875、  (7)师生配合读对话(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勇敢的瀑布,把小河说的话高兴的对我叫出来吧。)

876、  小结: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强勇敢的朋友而感到骄傲,更为小河的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!

877、  (三)体会合作的快乐

878、  (出示课文插图)瞧,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,手拉着手,多开心那!我想此时你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和高兴,谁能带这高兴的心情读最后一段那?

879、  质疑:读到这我有些不表白了:课文开头部分说了小河是快活的,结尾处也说了小河是快活的。这两个时期的小河哪个才是真正的快活呢,为什么?

880、  师:有了朋友就可以互相鼓励,有了朋友就不会寂寞,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勇敢的战胜困难,其实,这就是合作的快乐!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合作的快乐。板书:合作

881、  四、拓展升华

882、  此时三个好朋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理想,那就是?

883、  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?(``````)它代表什么意思呢?

884、  通往大海的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,它们三个小伙伴在前进的旅途中有可能遇到更高的山峰、更庞大的岩石、更险峻的峭壁。他们又会如何的面对呢?

885、  小结:

886、  我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,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勇敢和坚强去面对一切,三个小伙伴一定会团结合作,互相鼓励,共同流进大海,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的!

887、  五、全课总结

888、  同学们,你们现在还小,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,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,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朋友们那样,互相鼓励,团结合作,做勇敢、乐观的好孩子。也真诚的祝愿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!

本文[高级伪原创标题]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